EN

2025-05-08

填补国内空白!深规院主力编制全国首个绿色渔港设计标准

作者:董办 浏览:加载中...

当传统渔港遇上“绿色”未来,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深圳这座
致力于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滨海都市,
答案正随着
全国首个《绿色渔港设计标准》SJG 192-2025)
正式发布而揭晓!


这份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发布,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规院”)主力编制的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渔港设计标准领域的空白,更是对传统渔港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将引领深圳乃至全国渔港走向生态优先、智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新纪元。这标志着深圳在推动渔港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告别旧模式,渔港“绿”在哪里?

面对传统渔港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匹配的挑战,深圳勇立潮头。《标准》不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而是从顶层设计出发,系统性地为渔港注入“绿色基因”。它究竟“绿”在何处,又有哪些硬核创新?


> 不只是“添绿”,更是“系统重塑”!

理念革新: 摒弃零散思维,《标准》首次将绿色理念贯穿渔港设计的全过程、全要素。从空间布局的集约高效,到污染防治的源头全类型把控,再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主动保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绿色设计体系。
 
空间智慧:强调功能复合与精细增长。合理规划水域、岸线与陆域,优化功能分区,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小空间”承载“大功能”。
 
> 硬核科技加持,点亮“零碳”未来!

能源革命,向“零碳”靠近: 全国首次在渔港标准中明确鼓励并引导渔船、工作船使用LNG、甲醇、电力等清洁能源!推动港区岸电、光伏设施规划,从源头减少碳排放与空气污染。
 
循环再生,变“废”为“宝”:大力推广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规模化应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推动渔业废弃物精细化分类回收与资源化利用,让渔港成为循环经济的示范窗口。
 
> 生态优先,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

守住底线,更要主动修复: 不仅要求严格控制建设对环境的扰动,更强调生态修复与生境营造。鼓励采用生态海岸线、人工鱼礁等技术,提升港区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留住乡愁,焕发“文化魅力”: 在绿色发展的同时,注重对渔业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让现代化渔港也能留住独特的“渔”味与记忆。
 
先行示范,书写蓝色新篇章

随着《深圳市绿色渔港设计标准》的发布,零散无序的渔船渔获、设施陈旧的码头岸线、喧闹混杂的作业环境,这些传统渔港的刻板印象即将成为历史。它以高标准、系统化的设计语言,描绘了安全、高效、生态、智慧、人文的未来渔港新形态。它是深规院领衔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的战略支点,提供的硬核支撑。
 
我们期待,以此为指引,深圳将涌现出一批兼具“国际范”与“烟火气”的绿色渔港新地标,不仅提升城市海洋魅力,更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渔港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