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规院”)参与承建的《深圳全市域实景三维采集和建模项目(片区一)》项目,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评审。由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院士、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专家组组长陈军院士领衔的顶尖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标志着深圳在新型基础测绘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在深圳,一场关于"数字孪生城市底座"的智造工程悄然启动,当多数城市还在平面测绘赛道竞速,深圳率先将整座城市“上传”数字世界,开启"三维空间革命"新战场!
/1
什么是实景三维?
未来城市的“全息镜像”
实景三维简而言之,是将立体还原城市真实样貌,不放过每一寸土地、每一栋建筑甚至一片树叶的细节。“实景三维”不仅是一张生动的立体地图,更是城市管理的“智慧大脑”,它能做的远不止“看风景”。
如果用专业术语解释,实景三维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为自然资源管理、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精准、权威、立体的三维空间数字底座,助力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 规划决策
深圳前海用实景三维推演地下管廊布局,空中连廊与地铁动线如何立体交织?规划师戴上VR眼镜,在虚拟空间里"穿越"未来。
> 应急指挥
台风"海葵"来袭,深圳大鹏新区调取三维模型,精准定位危房、滑坡隐患点,救援路线实时模拟,抢险时间压缩30%。
> 智慧交通
深中通道通车前,工程师用三维场景模拟万吨巨轮碰撞桥墩的力学响应,连浪涌对斜拉索的震动都被数字化解构。
> 文旅活化
大鹏所城用三维激光扫描还原明清古墙的每一块青砖,数字修复破损构件,游客扫码就能看到AR还原的戍边烽火场景。
> 自然资源
红树林保护区的三维底图上,潮汐变化、候鸟迁徙与生态数据叠加,AI自动预警非法捕捞和生态入侵。
/2
用18个月的时间,
“克隆”一座城
《深圳全市域实景三维采集和建模项目(片区一)》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委托,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承建。项目于2023年9月正式启动,历经18个月的精心组织和实施后顺利完成。 2025年4月3日,项目通过了由王家耀院士、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专家组组长陈军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邬伦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评审。
项目成果包括覆盖全市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地表模型(DSM)、真正射影像(TDOM)、实景三维Mesh模型、高密度激光点云(LiDAR)和城市三维模型(LoD1.3)等实景三维产品,并创新开展建构筑物素模、高逼真仿真仿生建模、高光谱树木分类与树种识别等试点工作。项目标准测绘成果通过了自然资源部陕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检验结论成果质量为“批合格”,质量等级为“优”。
/3
五大技术亮点
助力深圳“上云端”
① “协同融合”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生产体系:多低空平台+多低空感知设备“协同”采集方案。
② “忙中有序”的超繁忙机场区域无人机飞行采集保障方案:精细化分区,参与研发无人机搭载降落伞,保障无人机落地的绝对安全。
③ “实模一致”的城市三维模型LOD1.3和素模生产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生产软件MeshCreator自动化批量建模,高效、智能。
④ “明察秋毫”的高光谱+全波形激光雷达遥感树木分类识别技术:基于高分辨率的高光谱和全波形激光雷达数据,实现了树木调查的“从片到棵”,大幅度提升了树木调查的准确度。
⑤ “形神兼备”的高逼真仿真仿生三维场景构建技术:针对实景三维在树木和近距离可视化表达效果不佳的痛点,实现了复杂场景下符合物理特性的精细化建模和高逼真呈现。
/ 多样采集设备、激光雷达遥感、高逼真场景
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深圳在新型基础测绘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样本”。未来,深规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挖掘技术潜能,持续探索并丰富实景三维建设的多元应用场景,为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提供精准详实的数据依据,全力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